今天在图书馆借了一本沈从文的《湘行散记》,其中的一段很有意思:
在那旅馆中住下,一面听他詈骂佣人,一面使我就想起在北京城圈里编《国语大辞典》的诸先生,为一句话一个字的用处,把《水浒》、《金瓶梅》、《红楼梦》以及其他所有元明清杂剧小说翻来翻去,剪破了多少书籍!若果他们能够来到这旅馆里,故意在天井中撒一泡尿,或装作无心的样子,把些瓜果皮壳脏东西从窗口随意抛出去,或索性当着这旅馆老板面前,作点不守规矩缺少理性的行为。好,等着你就听听那作老板的骂出稀奇古怪的字眼儿,你会觉得原来这里还搁下了一本活生生的大辞典!
连学者都不曾听过老板骂出的古怪字眼,肯定也没能放在今天的汉语词典里,更不用说当时湘西的客栈老板,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,之所以能骂出这些稀奇古怪的字眼,除了当地的口口相传,归根结底,还是中国人从无到有,造词和遣词造句的智慧。
前些天我做过一个中文词汇量测试和一个中文识字量测试,识字量的结果可能还行,词汇量测试的结果实在不是非常好:
(By the way,这俩加起来可能还没我英语词汇量大)
(这玩意不准啊,刚又去测了两遍结果都是8000个词汇量)
之前我一直很好奇,为什么一些文字功底深厚的作家,总能给出让我眼前一亮的遣词造句的手法呢?现在我算是理解了——和英语一样,只要词汇量和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,碰到自己需要的场景就能够融会贯通,从而彻底的从单纯的使用这门语言升华为「Master」这门语言。
在我的回忆里,从幼儿园到高中,给我们用来打好汉语基础的时间并不多,学生们总是疲于奔命,几乎没有什么机会能够启发学生们体味汉语的魅力。或许,给予学生们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引导,让学生们自己热爱上语言的魅力,让兴趣成为学生们最好的语言老师,就是语文课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吧。又想到我高中的语文学习状态,所剩下的,只有哀叹矣。要是我回到语言最本真的地方,尽情感受这语言的魅力,提升自己的文字功底,该有多好!到头来,我高中三年学的语文,大多是一些我从未擅长过的应试技巧,只剩下一点点可怜的语文素养提升罢了。
我试着去写,然这篇文章所传达出的意思,始终和我想要表达的意思有所出入,也许这正是我对中文「Master」的不够深吧。可惜那终究是过去,我能做的,也只能从现在开始,是时候好好的重新审视这一门语言,提升自己的词汇量和遣词造句的能力了。